Pages

2008-08-27

被錢洗的政治

陳前總統說:「錢是乾淨的,不必洗。」事實上,政治是不乾淨的,我們的民主政治已經被錢洗了。

陳前總統的千金在攝影機前喊道:「選舉不用錢嗎?」似乎所有人都不加思索地接受了這句話。民主政治是要錢的,我們每個公民都已經被錢洗腦了。

政治當然和錢有關,選舉當然要花錢。花錢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錢?為什麼政治人物和選民都認同花大錢的選舉?為什麼錢竟然成了民主政治的重心?這已經不是陳前總統的個案,而是我們整個社會所要面對的問題。陳前總統和每一個在錢和權力之間迷失的政治人物,都只是這整個金錢狂飆競賽下的受害者兼加害者而已。

媒體和大眾時時刻刻在推測案情,做自由心證,樣樣都言之成理,人人都是犯罪學家。但是沒有人追問: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錢?為什麼要募那麼多的錢?為什麼要藏著那麼多的錢?

台灣的政治,真的是非常花錢,非常浪費。早在戒嚴時代,只有地方選舉和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年代,當時仍為外來政權的國民黨,是用鈔票換取選票,包括給予地方派系經濟特權來獲得支持,以及更直接的買票,形成所謂的威權(中央政府)侍從(地方派系)體制。在那個年代,雖然沒有開放公平的選舉,也就沒有什麼文宣活動的開銷,但是綁樁、請客、送禮、買票,都是要花錢的。即使送禮只是肥皂味素,但還是要打點樁腳,派系頭人沒有幾百萬的現金運用,是不可能操盤選舉的。現在則升級到幾個億了。

到了民主時代,選舉浪費只有增沒有減。開放選舉的初期,由民間崛起的民進黨是非常節儉的,或者不是節儉--只不過是,窮。但是窮光蛋的民進黨在很多地方擊敗花大錢的國民黨。那時候,黨外前輩告訴助選的年輕人,採買競選物資,即使是一張海報紙或幾個便當,都要跑三家店去問--比例上,每三家商店就會有一家是支持黨外或民進黨,這時只要表明身分,往往可以得到「黨外的免錢啦」。從陳前總統第一次參選台北市長起,民進黨的選舉改變為聲光音效、規模擴大的造勢。選舉活動的誇張浪費到了第二次(公元兩千年)與第三次(兩千零四年)總統直選達到極致。藍綠兩黨直接間接的花費都超過數十億元。

選舉要花大錢,政治領袖就要調動資源。不僅為了自己的選舉,更為了其他人的選舉。照顧同志,收買對手,在在都要錢。不必洗錢,我們都被錢洗了。

嚴格限制競選經費的上限,加重罰則,加強稽核,是根本的辦法。我們的選舉罷免法只規定超額要罰款,若改為當選無效,則競選對手必定互相監督。我們的政治獻金法嚴格到荒謬的地步--政治獻金帳戶的每一筆支出,都要和申報帳目的數字符合,也就是說,候選人要付三萬兩千元的印刷費,就要去銀行提領三萬兩千元,還不能提三萬或三萬五--誰家是這樣理財的?「實務上」,那些有錢人都用現金直接進出,根本不經過帳戶也沒有申報。只剩下守法又節儉(窮)的,例如在投完票第二天就公佈帳目的第三社會黨等等,因為誠實申報而花很大力氣和政治獻金法的不合理規定掙扎。

要有清廉乾淨的政治,讓我們的選舉少用點錢吧。

發表於2008/8/28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08-20

有恥之國

很多人說,兩千零八年的八月十五日是台灣的國恥日。

由於一人一家不願意誠實面對他們所做的事,動員了一整個政黨和支持者來捍衛,社會的歷史裂痕再度發出劇痛,由無數人的汗淚養育的民主運動也被拆成破片。台灣人一向驕傲的民主成就,以後不知道該怎麼繼續訴說。如今,這一人一家終於承認了。這個社會為他們所受的苦,好多的家庭、好多的人為他們所承擔的怨,直如從一場悲傷的夢境猛醒,不知該哭還是該平靜。

兩千零六年三月起,我以「台灣愛國者」為主軸,寫作系列的評論文章。所累積下來的文字,兩年半後的今天回頭看,覺得當時說的話,現在更能夠被理解。我直接指出,台灣是一個缺乏愛國主義,缺乏愛國者的國家。我無法想像,台灣這樣一個面臨著強大外部威脅與激烈國際競爭的國家,如何能夠沒有一群具備視野、心胸與勇氣的愛國者,而還能夠生存甚至有所發展。

然而,我們不僅沒有這樣的一群愛國者,我們還有了最自私的從政者。在「從政者如何不愛國」這一篇裡,我寫道:「愛國的反面不是不愛國。愛國的反面是貪污。愛國就是把政治共同體的利益放在私人利益甚至個體生命之上的精神。貪污則恰恰相反,貪污是把私人利益凌駕於政治共同體的利益,而且是以政治共同體所賦予的公權力來遂行。」從政者的貪婪自私,尤其是最高領導者及其家人親信的貪污濫權,就是最嚴重的不愛國行為。一個國家,有了不愛國的總統,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

最悲哀的是曾經信賴、支持這樣的領導者,曾經為他奉獻、為他付出真摯感情的人民。我在「什麼是感動人民的力量」這一篇裡寫道:「感動人民的力量,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力量。如果從政者一切都為自己算計,而仍想要人民為其感動,那就是把自己想得太過聰明,同時把人民當成白癡。如果從政者把個人的當選和掌權,當做是一己的功成名就,還可以當成家族事業來分享,這時還想要基層工作者無怨無尤地奉獻犧牲,這就是史上最大的詐騙。」

以政治工作者的身分,我寫給曾經為他感動的青年們:「他是一位為了個人政治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的總統。他違背民進黨的公投理論,硬搞三二零公投;他為了個人國內聲望,亂搞過境外交。這些都是傷害台美關係、破壞國家形象的嚴重錯誤。但令我最為痛心的是,陳總統數次升高內部對抗來提振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別忘了,林義雄先生退出民進黨,就是不希望看到人民對抗人民。你們可能讀過高加索灰闌記和所羅門王判案的故事。為了搶孩子願意把孩子劈成兩半的,不是真愛孩子的母親。為了搶權力願意讓把社會分成兩半的,不是真愛國家的領導者。」

終於,我們要面對真相。但最為痛苦的就是面對真相。也唯有真相,才能讓我們從猜忌對抗中獲得自由。面對真相、追求事實的勇氣,更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這是一個有恥之國。我們都是有恥之人。懷抱著這羞恥,我們還是要再抬起我們的臉頰。

發表於2008/8/2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08-13

奧運開幕式的兩岸宣傳戰

理想上,奧運是體育。事實上,奧運是政治。台海兩岸,照理說都把奧運當作是重要的宣傳戰。但是很詭異地,兩岸似乎都搞砸了。中國那一方,以一個文化品味並不高的開幕式,讓台灣民眾赫然警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畢竟還是個集權和集體主義國家。台灣這一方,則根本沒有戰略可言,就是一個亂打。從目前情況推估,奧運結束後,台灣人民的本土意識和中國情感,大概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有的話,應該是反中的會更反中。這是令我頗為意外的趨勢。

奧運開幕式進行到一半,我就知道北京的宣傳戰對台灣起不了什麼作用。這個開幕式把中國與台灣當代社會文化格格不入的地方完全暴露出來了。首先,從戒嚴文化掙脫出來的台灣人,不會喜歡那種幾千人排字的節目--我們厭煩透了。其次,這些表演節目,不管是不是大導演設計的,就藝術水平上也很難讓吹毛求疵的台灣人衷心地欣賞。我當然不是反華--去看看中國民族主義的網站「強國論壇」有多少人在冷嘲熱諷,去想想如果魯迅先生看了這種節目會寫出什麼樣的評論。

為什麼還有外國媒體頌讚這個開幕式呢?可能他們為了政治正確,不敢像我們華人能夠無顧忌地批評自己華人文化裡的陳腔濫調;也可能因為他們看不懂,或者他們對於中國的預期本來就是如此。為什麼台灣的媒體也有大肆吹捧這個開幕式的呢?可能也是政治正確,也可能有些人的品味就是如此吧。

中共會利用奧運大搞政治宣傳,這是早就預料到的。台灣照理說對於「中共的統戰」應該是很戒慎恐懼的,並且應該做好應付宣傳戰的準備。然而台灣的政府並沒有這樣做。在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下台的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台灣主體性、台灣意識,但是在下台之前,也根本沒有規劃好該如何應對中國的奧運宣傳攻勢,根本就是雙手一攤。

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更別提了,馬英九政府缺乏一個堅實的「台灣-中華民國」主體論述,導致全台灣人民對於兩岸之間的政治事務莫衷一是,不知道該怎麼看待。而國民黨中央更是離譜。固定在星期三召開的國民黨中常會,這個星期停開,原因是中常委都在鳥巢。黨主席吳伯雄、秘書長吳敦義率領一干高幹們,全都跑到北京去「幫中華隊加油」了。中華台北奧運代表隊歷屆以來在世界其他城市參賽,何曾得到這麼多泛藍政要們的青睞?說國民黨中央這一幫人藉著體育名義向共產黨輸誠表態,還順便給馬英九總統扯一小下後腿,大概沒有冤枉他們。

說到加油,其實由一群愛好運動的年輕人組織起來的「台灣加油隊」,還真真正正一直為中華隊或台灣選手們加油打氣。好幾年來,只要有台灣選手到世界各城市出賽,這群年輕人透過網路,將當地的台灣留學生動員起來,他們穿著黃色運動衫,上面印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為台灣吶喊、歌唱、流汗、流淚。這次他們的主要發起人楊蕙如被中共拒絕入境,竟然成為泛藍政媒人士攻擊的標靶,原因是這位年輕女生太高調了,又曾經幫民進黨助選。且不論高調不高調或是對中共是否太白目,說起來,這群到處拿著國旗的年輕人,比起自稱總理信徒的這批國民黨傳人,還要更捍衛中華民國得多了。

發表於2008/8/14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08-06

一個世界,不同夢想

「一個世界,一個夢想」--One World,One Dream,這是本周開幕的北京奧運的主題。奧林匹克的基本理念的確有這樣的夢想--全世界不分國家民族畛域,為了人類和平與運動精神而共同參與競技。然而,許多學者指出,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成為國族主義的盛會。對每個主辦奧運的國家而言,展現國力,塑造愛國心,成為奧運的真正主題。而參與運動項目的每個選手或每支隊伍所代表的,都是國家。全世界觀眾都是為自己的國家選手而加油。

「一個世界,不同夢想」--如果二零零八北京奧運的真正主題是中國人站起來了,那麼這很顯然只是中國人的夢想,卻不必然是全世界的夢想。中國政府把奧運徹底政治化,對中國的形象是好還是壞?這似乎已經可以判斷。全世界警覺注視著中國究竟採取和平崛起還是霸權崛起。中國的夢想,確實和西方列強的現實利益有所牴觸。做為國族主義動員的北京奧運,是把世界拉近了?還是推遠了?

「同為華人,不同夢想」--北京認為他們的奧運是全體中華民族的大事,但是世界華人並不這樣認為。奧運聖火最終沒有經過台灣,或許讓很多中國人失望。但是如果聖火經過台灣,可以想見極可能遭遇到比在法國和日本更強烈的抵制,甚至被撲熄的機率非常高。或許聖火沒有經過台灣,反而讓中國留了一點顏面,也維持一點台灣人民心向祖國的神話未揭穿。基本上,台灣人認為北京奧運若不是對台灣造成更大的威脅,至少也和我們沒太大關係。台灣人為中華台北隊加油,不是中國隊。

「一個國家,不同夢想」--在中國內部,難道十三億人就真的有著同一個夢想嗎?顯然不是如此。不談西藏以及新疆的反抗運動,即使北京市民都有太多不同的意見。人民已經升起了很大的懷疑,「奧運對我們老百姓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些知識分子對於政府過度的國族主義宣傳動員覺得反感。參與鳥巢體育館設計的藝術家艾未未直言批評政府對奧運的態度是一個「虛偽的笑容」。可以預見,奧運結束後,不滿的聲音只會冒出更多。

「一個夢想,不同現實」--不論有沒有不同的夢想,即使所有人都接受中共官方欽定的夢想,這個夢想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奧運過後,中國的挑戰才剛開始。「後奧運經濟」在學術界和金融界討論已久,很快就要見真章。經濟學家當然各持己見,有的認為奧運經濟的泡沫很快要破滅,有的認為即使是泡沫也還有撐得住幾年的膨脹。如何在華麗盛會之後,繼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領導者的挑戰很艱鉅。

「不同夢想,一個世界」--在奧運開幕前夕說這些,並不是要唱衰京奧,也不是反對中國。在自由的地方,人們有不同的夢想都是被允許的,追求夢想的權利也是被保障的。中國要真的融入世界,要成為進步國家,就要容忍不同的聲音。有一天,中國能夠理解世界有不同的夢想,政府能接受人民有不同的夢想,那麼中國就真正成為擁抱普世價值的大國,一個世界的理想也更接近。

發表於2008/8/7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08-04

以「大社會」面對全球衰退

原油價格在上週曾經略為回跌,造成了景氣下滑止住的感覺。然而,事實是冷酷的。油價略跌後又因為主要油管破壞而回漲。現在看來,即使有短期的正面因素,似乎都難敵不利的大趨勢。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是各主要經濟體的產官學領袖最關切的議題。

全世界的中央銀行總裁們,以及主要的經濟學家,都在關注討論著可能來臨的「衰退」--幸好還沒有用到「大蕭條」這個字眼。到底有沒有衰退,大家的看法不一。當然,經濟學家總是用模棱兩可的說法--為了要預測,又為了避免錯誤的預測。美國前聯邦準備會理事主席葛林斯潘說,「我認為現在的數據還無法推論我們(美國)已經進入衰退,但我們已經在衰退的邊緣。如果我們沒有進入衰退,我會比較訝異」。美國紐約時報則直接用標題指出,可見的更多箭頭都指向了衰退正在發生。

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調查指出,十位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日本經濟已經進入衰退。在歐洲,丹麥已經成為歐盟內的衰退首例;德國投資者信心降到低點,上漲的工資又造成通膨危機;英國的房地產跌,物價升。整個歐洲本來關切美國次級房貸金融風暴,現在對自己的衰退也開始如臨大敵。中國景氣是否會被美國拖累,還有爭論;但是中國政府對於「後奧運經濟」的走向顯然有極大的憂慮,畢竟對中國來講,高速增長一旦遲緩,其社會與政治效果無異於衰退。

全球經濟是否真會進入衰退?衰退的幅度有多大?衰退的期間有多長?對這些問題,經濟學家們爭論不休,而且爭論只會愈來愈多、愈來愈複雜,不可能有確定的答案。但是對於政府來說,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是無可逃避的責任。台灣在這一波的全球不景氣裡不可能置身事外。假使最壞的情況發生,長期的衰退必將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衝擊。對此,政府必須要有因應的方案。

目前,我們看到劉內閣的主要政策目標,都是放在刺激短期成長,例如不斷被批評為浮濫草率的擴大內需方案,又比如說試圖透過兩岸經濟交往的擴大來創造收入。追求成長固然是政府必要的目標,但是在全球衰退愈來愈真實的此刻,在一個規模不大又極度依賴的經濟體,這樣的短期刺激究竟是否有效?或許,政府應該有另一套面對衰退的大政略,其目標並非追求短期的成長,而是為台灣做好準備,準備度過全球經濟寒冬,在衰退期間鞏固我們的社會團結和安全,並且讓台灣成為第一個從衰退中復甦的國家。

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下,許多爭議中的政策議題,都有了新的價值和視野。就拿年年爭論的高等教育高學費問題來說,如果國家大目標是從可能的衰退裡及早復甦,則五年或十年後的人才質量勢必是國家的優先事項。現在這種過度擴張過度招生的大學體系、強化社會不平等的學校資源分配、利息愈來愈昂貴的助學貸款,以及所導致的學生花大部分時間打工賺錢,僅僅為了支付低品質教育的費用,在在顯然無助於台灣面對可能來臨的大衰退。

以度過衰退並急速復甦,而非以短期成長為目標的「大社會」政策時代,已經來到了。政府領導者還茫然無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