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07-30

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

奧會模式以及WTO模式,分別是台灣存在於國際組織的兩個主要模式。「中華台北」就是所謂的奧會模式。「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就是所謂的WTO模式。

這兩個模式,都是「台灣-中華民國」委曲求全的「假名」,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用盡各種手段杯葛,既不讓台灣以台灣之名,又不讓台灣以中華民國之名加入國際組織,還要中華民國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代表權讓給「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更要求台灣被稱做是「中國」的一部分,而產生出種種奇奇怪怪的名稱。

換句話說,「中華台北」這個一九八一年洛桑協議所訂的名稱,本來就已經是北京施壓下妥協的結果。這並不是台灣人民所喜愛的名稱--開甚麼玩笑,既不符合「第一社會」的期望(台灣),也不符合「第二社會」的理想(中華民國),更何況中南東部和外島人誰認同台北啊。

這個委曲求全的名稱,我們用了二十七年,算是對北京很配合了。沒想到在任何城市舉行奧運都可以,在北京舉行奧運,就要改成「中國台北」。這次不是我們要計較哪一個名稱,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欺人太甚。

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通訊社,把「中國台北」再改回「中華台北」,竟然引起國民黨中央和行政院的爭功,這也讓人民真的看清了現在的國民黨--完全沒有一點捍衛中華民國的骨氣,比起當年被共產黨打敗的國民黨還不如。

中國台北與中華台北的爭議,除了暴露出現在的國民黨的性格以外,最重要的是顯露了值得繼續探索的一個大問題:中華不等於中國。

中華和中國是有差異的。而且這差異是台海兩岸都同意而且非常在意的。如果在北京的認知裡,中國就是中華,那麼他們沒有理由要把中華台北改為中國台北。如果在台北的認知裡,中華就是中國,那麼我們也沒有理由要堅持是中華而非中國。

也就是說,在這次的奧運隊名之爭後,兩岸發現了一個共識:中華和中國是不同的。中華顯然大於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體,只能代表中國而不能代表中華。台灣(某種意義上)願意自己是中華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寶貴的共識嗎?中國不等於中華,中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那麼中華就還留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夠理解並接受這樣的觀點,豈不為兩岸的政治解決打開了重大的活路?

馬英九總統說,改回中華台北代表大陸釋出善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則說,中華台北不算善意。到底算不算善意?事實上,就看北京如何理解這中華與中國的差異了。如果不接受中國和中華有差異,那麼改來改去當然都不算善意。如果認為中國和中華確實有差異,那麼北京接受中華台北,就算是相當大的善意,甚至還帶點新意和創意了。

2008-07-23

戰略明確才符合台灣利益

馬英九總統所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在對外政策上或者是缺乏明確戰略方向,或者是刻意地採取游移模糊的戰術,不知道將把台灣帶到什麼樣的不利處境裡。對這個問題,我曾在這個專欄表達憂慮,有些國內的評論家也認知到這個問題並且加以批判(例如司馬文武先生在財訊雜誌的專論)。

然而即使有再多的專家評論,也不如重要外國政府的反應來得直接。由美國暫時停止對台軍售,以及日本駐台代表和多位相關人士發表的憂心台灣對日政策的言論,已經將馬政府戰略缺乏或戰術失誤的問題暴露得很明顯。

就任才短短兩個月,馬政府已經造成國家安全上重要友邦的疑惑,甚而可能採取政策調整,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情。但是馬總統本人,以及政府的國安和外務重臣們,好像認為他們做得很好,很得計。這是更令人擔心的情況。比如,馬總統曾親自說出,釣魚台事件之後,台日關係反而有正面的發展。但是日方所傳達的訊息卻顯然並非如此。相反地,台日關係正面臨必須好好修補的微妙處境。

簡化來說,馬政府有一種傾向,就是以為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甚至表現出一種台灣向中國傾斜的印象,會讓美國和日本感覺到壓力,因此反而要對台灣更好一點,給予的優惠更多一點。馬政府的謀士認為,釣魚台事件後日本的道歉讓步,正是這種策略操作得計的證明。殊不知,如果所謂的成果是藉由「聯中制日」而得到,則根本不會是好的結果。

道理很簡單,釣魚台並不是台灣的根本國家利益,但台日關係是。我曾寫過,台灣的國家利益可分為「釣、魚、台」三個層次:「保釣」(抽象尊嚴),「保魚」(經濟利益),「保台」(國家安全)。任何頭腦清楚的人都可以判斷,「保台」優先於「保魚」,「保魚」優先於「保釣」。台灣經由成熟有技巧的折衝,而能得到日本的讓步,當然是可欲的結果。但台灣對日交涉,應該以雙方共同利益為基礎,而不是以中國做籌碼。若自以為可以聯中制日,即使是做戲,也都會給台灣帶來後患。

美國和日本都不是在外交上接受被動處境的小國。如果台灣要玩中國牌,美日的反應不可能是予取予求。更嚴肅的是,台灣中華民國的根本生存,在短期內仍然依靠與美日的準安全同盟。更不要提,台灣和美日還有一層民主人權的價值同盟。馬政府的策略家們以為,我們可以在戰略上游移於中國和美日之間,以此從兩邊換取一些利益,這是令人驚駭的錯誤。

台灣在中、美、日之間,必須要有長遠而清晰的戰略,而且要將大國力量的平衡以及各方的利益都考量在內。台灣應該要主動,但不是讓人猜疑不知走向何方的蠢動,而是讓各方都明確知道方向的穩健前進。台美日關係穩固不意味著與中國對抗,兩岸關係增進也不必然造成台美日關係受傷。台灣帶著與美國和日本的共同利益,也就是穩定的台海和東亞秩序,朝向兩岸關係的改善,這才是對的方向。

2008-07-21

馬英九是兩岸和平締造者嗎?

馬英九總統在接受CNN專訪時說,他是和平使者,不是麻煩製造者。這話不算錯。在陳水扁總統之後,大概也很難有台灣總統能夠為台海製造更大的不穩定。全世界都認為馬英九先生不會在台海掀起戰雲。

但是馬英九總統要了解,他要做的不是全世界的模範生,也不是華府和北京的乖寶寶。他是台灣的總統,他要做的是增進台灣最大的國家利益,而不僅僅是和平而已。和平,固然是國家利益中最根本的一項,但是坦白講,在兩岸之間要達成和平並不困難--只要事事服從北京就可以了。

當馬先生還是在野的國民黨主席的時候,他可以附和著美國官員和學者,說些阿扁總統是麻煩製造者的泛泛之論。當他已經就任台灣的總統,他還自己說自己不是來搗亂的,這樣就讓人感覺比較無聊一點。總統代表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當然不是來搗亂的。這還需要總統親自表態嗎?

台灣的總統當然不是搗亂者。但也不僅僅是和平使者。台灣的總統必須是兩岸和平架構的建築師,也是台灣最大利益的創造者。

為什麼是兩岸和平架構的建築師呢?又要如何創造最大的台灣利益呢?目前所有陳腔濫調的近程中程架構,都無法為台灣帶來永久的和平。美國人所提的架構,是美國人的利益,是要把台灣和中國暫時安置在一個美國所主導的亞洲秩序裡。台灣總統不是美國政策的執行者。台灣需要一個從台灣主體出發、有原創性的方案,能夠巧妙地維繫大國力量的平衡,又能納入兩岸民意的基本需要。由台灣人所設計的架構,才有可能是對台灣最有利的架構。

從馬總統就任兩個月的表現看來,他和他所領導的政府可能很難達到這樣的目標。馬總統在TVBS民意調查所顯示出來的低落聲望,固然主要因素不在兩岸政策,但是偏低的民意支持度是很大的警訊,代表馬總統大概不容易主導兩岸和平架構的創建了。

根本的問題出在馬政府缺乏一個宏觀、有戰略性、內在邏輯連貫的台灣-中華民國的國家理論。我曾經指出馬總統「一中各表」的表法是一個悖論。馬總統說,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但他也說過,中華民國是台灣。兩個等式放在一起,推出「一個中國是台灣」的荒謬命題。當然我們理解「一中各表」本來就是扭曲和勉強的事情,兩岸之間有太多不得已而違背事實的言詞。但是馬總統從來沒有讓人民搞清楚,他的戰略觀到底是什麼--「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是國家目標?還是一時的辭令?

同樣根本的問題,是馬英九總統尚未獲得另一半人民的信任,而且這種信任的落差還在加速擴大中。在台灣的「第一社會」或者說綠色的選民裡,有非常多的人認為馬英九先生會向中國屈服。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為了保衛中華民國,馬英九是不可能不保衛台灣的--因為中華民國確實就是台灣。但是馬先生沒有讓本土派人士了解到這一點,反而毫無招架地被戴上統派的帽子,這卻是他自己要負責的。更甚者,馬英九做為國民黨領導者,放任部份藍色政治人物挾中共之力來對付他,這如果他自己不放聲喊出來,誰也沒辦法救他。

馬總統的和平訊息,全世界早就已經收到了。但是馬總統如果沒有能力去做真正的和平架構的締造者,那麼就只好讓在野陣營以及民間來擔負這個重任。畢竟,國家是我們大家的。

2008-07-16

小龍女的第一場武林大會

本週內,被暱稱為小龍女的蔡英文女士,將要面對他就任民進黨主席以來的第一場嚴酷挑戰──民進黨失去中央執政權之後的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

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是民進黨的最高權力機構,這次的最重要議題是該黨將用何種方式來推舉二零零九年縣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除此之外,蔡主席還想要推動廢除三級黨部等的黨務改革,而且把此視為他個人和民進黨的重要里程碑。

蔡主席將黨務改革看得如此重要,可能是認為要透過黨的系統來建立領導權威。事實上,民進黨領導者的影響力,從來不來自於黨務系統,而是對於廣大民意的掌握。只要蔡英文主席能夠繼續擁有很高的社會期待,甚至讓大多數支持者認為他就是最適合、最有獲勝希望的下屆總統候選人,那麼整個民進黨就會望風景從。黨務改革,說實在的,不是那麼重要。

與其放太多注意力在黨務,蔡英文主席或許更該向大眾社會傳達:民進黨的首要任務並不是像在戒嚴時代一樣,去徹底地反對執政的國民黨。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國民黨並不是靠不民主的手段把持政權。另一方面,現在的民進黨也不再是受苦大眾的代表或正義的化身。民進黨曾經擁有權力,民進黨之所以失去權力,不是因為國民黨迫害,而是因為執政表現不受到肯定。

民進黨的職責不是去全面地否定或是不停地攻擊國民黨和馬英九政府──國民黨的無能,他們自己很快就會證明,不必旁人代勞了。攻擊國民黨並不會讓民進黨重新執政。民進黨該做的是讓自己成為人民心目中一個可靠的替代選項──當人民又受不了國民黨而想要把他們換下來的時候,民進黨必須是一個可以用來把國民黨換下來的替代品──民進黨要提出替代的方案,要準備好替代的團隊。

這也就是說,民進黨不可能和國民黨是截然對立的,兩大黨不應該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利益觀點,也不應該代表兩個互相對抗的社會力量。相反地,民進黨是要和國民黨競爭著台灣的主流發展路線的。台灣到底該怎麼走?什麼方向對台灣最為有利?答案不可能有兩個。民進黨必須要比國民黨更明確、更有效地掌握到那個答案。

對於小龍女蔡英文來說,他最應該做的是建立由他自己所代表的新時代民進黨路線,把過去錯誤的觀念、作風和人物都留給過去。很不幸地,據說民進黨內現在最敏感的字眼竟然是「新」、「中間」等字眼──還屈服於深綠媒體的撻伐壓力,而不敢大聲說出民進黨要走新的路。這是極為可笑又可悲的情勢。

小龍女必須在武林大會裡展現他的武功路數,讓天下好漢看清楚什麼是主流、什麼是趨勢。小龍女不要誤以為山頭門派林立的組織能夠幫助他一統江湖。本來就不是江湖人的小龍女,走條新的路來吧。

2008-07-09

馬英九該找誰溝通

大家都看得很明白:馬英九總統逐漸遭遇了國民黨內部的各種壓力。馬總統說,很抱歉沒有好好和黨籍立委溝通。事實上,問題不在於馬總統沒有和國民黨立委以及大老山頭勢力們好好溝通,而是他沒有讓人民大眾和社會力量明瞭:馬英九到底在想甚麼?他到底要做甚麼?他的堅持在哪裡?他的意志有多強?換句話說,他應該和更多的人民溝通,而不是那些惡形惡狀的國民黨舊勢力。

馬英九總統應該選對的人來溝通。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如果馬總統認為他的溝通對象是某些唯恐天下不亂,或某些唯利是圖和別有所圖的立法委員和國民黨派閥頭目,那麼很顯然是浪費了他的溝通誠意,那正是「失言」。比失言更糟的是馬總統將會辜負七百六十五萬票之中的大多數選民--他們當初支持的是看起來不同於舊國民黨的馬英九,而不是受制於腐敗昏昧政客的馬英九。

如果馬總統看不清楚到底是哪些民間力量、哪些社會領袖能夠幫助他--不是幫他個人或國民黨,而是幫他找到領導國家的正確方向和方法,那麼他也會錯過了那些可能與他有共同理想而有可能從不同角度協助他成事的人,這就是「失人」。比失人更慘的,是讓其他有能力有理想的人最終只能對他絕望,逼不得已成為了他的敵人,讓我們的國家再度陷於無謂的鬥爭內耗之中。

馬英九總統該如何找到正確的溝通對象呢?不幸地,沒有人能夠告訴他。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總統跟他講話而不要跟其他人講話。到底該跟誰講話,只能取決於馬總統自己的判斷力。

馬英九總統所面臨的壓力,不僅僅來自國民黨內部。馬總統正在逐漸陷入一種茫茫然說不出所以的孤獨。當然,馬總統所經驗的,絕不像李登輝先生向日本作家上阪冬子所自況的「虎口的總統」那樣的險惡。畢竟馬先生是正統的「第二社會」國民黨之子,掌握政權對國民黨的權貴小集團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們很習慣,很comfortable,不像李登輝總統那麼臨淵履薄,性命交關。

但是馬總統所面對的不只是國民黨內部的暗鬥,還有一個對他缺乏信任感,並且可能會愈來愈反對他的「第一社會」綠色陣營。不僅如此,更有一個可能逐漸轉而把他視為新的首要敵人的中國共產黨。至於共產黨的影響力是否還只停留在海峽的對岸?這我們普通人就不得而知了。

馬英九總統腹背受敵的窘境會愈來愈暴露出來。他遭遇的問題絕不只是一般政客在媒體上所吵鬧的溝通不良或分配不均而已。馬總統所將遭遇的乃是極大的結構困境。弔詭地,李登輝當年還有個同情他的「第一社會」本土力量,透過巧妙運作這力量,讓他不僅逃過虎口還能推動諸多改革。馬英九呢?該找誰好好溝通?好好向民眾溝通,說明他未來到底有甚麼改革議程吧。

2008-07-07

維護台灣獨特性

用行動來愛台灣、護台灣的時候到了。

我並不是在散播某種恐慌,說中國觀光客登台、包機直航、人民幣在台兌換,這一類的兩岸交流會讓台灣失去獨立地位或被消滅掉。

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遲早都要正常化。兩岸的交流是無法阻擋的。兩岸的交流對台灣是必要的。台灣也不會因為這些交流就不存在了。但是,我們要非常清楚:台灣的獨特性,是需要台灣人有意識、有決心地捍衛,否則是很可能會流失的。

台灣早已發展了獨特的台灣文化。這台灣文化並不僅僅是「第一社會」(一九四五年之前就在台灣定居的社會)的文化,或舊意義下的所謂本土文化--一種相對於「第二社會」(一九四五年之後隨著國民政府軍隊來台的社會,或外省人)的文化定義。

相反地,獨特的台灣文化是「亞洲歷史的混搭」,結合了南島文化、日本和西方文化,而以華人文化為主軸--這華人文化也不是由「第二社會」所帶來的,而是跟著早期的漢移民來到台灣數百年,是原本就深植在「第一社會」裡的。現在的台灣獨特文化,當然是融入了「第二社會」之後又發展了數十年的跨世代本土文化。

這樣的台灣文化獨特性,已經是全體台灣人的共同認同,也是「第三社會」(台灣-中華民國共同體)的文化認同。我們的獨特文化,有美好也有醜陋,但我們珍惜。

二零零八年七月到八月,就是全體台灣人奮起動員,共同守護台灣獨特性的發起日。包機直航、人民幣兌換,直到北京奧運開幕,台灣民間首度幾乎毫無心防地暴露在巨大的中國之前。這是一百多年來不曾有過的經驗。

我們歡迎開放。但是在開放之下,我們應該有所準備。很不幸,馬英九政府並沒有準備。不僅沒有準備,甚至很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英九政府的理論家(假定有的話)沒有想到的,馬英九總統沒有講的,我們在民間不能不講清楚:

捍衛正體字。正體漢字是台灣為全球華人和全人類所保存的資產。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大陸觀光客而把優美的正體字改掉。讓他們來學學正體漢字,也是台灣的觀光特色。政府機關應該明文規定不用簡體字。民間商號用簡體字,該被輿論批評。

捍衛新台幣。台灣中華民國的合法貨幣是新台幣。人民幣在台合法兌換,不代表民間可以流通。可怕的是這種現象已經開始出現。政府要嚴查,絕對不能容許民間流通人民幣。金融擾亂的後果不堪設想。

捍衛台灣的中文詞彙。語言是文化的結晶,台灣的中文(包括漳泉河洛話、客家話等)都與大陸有所差異,不論是傳統詞彙或外來語、流行語皆然。讓我們講自己的話,維護台灣中文的獨特性,不必特意去學中國大陸的詞彙。媒體記者、主播,你們的示範責任最重大。

捍衛台灣的價值觀和言論自由。這是最根本的,也是全台灣媒體老闆和主管們絕對不可棄守的。台灣人有權利講愛台灣,台灣人有權利公開批評任何政府--包括我們自己的政府以及對岸中國的政府。這正是台灣在全球華人世界最大的獨特性。如果任何媒體開始自我設限,逐漸流失批評的空間,那就表示台灣的價值在淪喪。

全體台灣人,睜大眼睛看好,共同看顧我們所珍惜的獨特性。

2008-07-02

真實時刻的來臨

七月到八月,正如英文所說的 the moment of truth,是台海兩岸隔絕一甲子之後的真正關鍵時刻--兩岸關係究竟將如何發展,真實的答案即將攤在我們的面前。

當然自從一九八七年台灣方面開放返鄉探親之後,兩岸就展開了民間交流;大量的台商台幹到大陸營生,相當數量的大陸新娘嫁到台灣,都使得兩岸社會在互動中逐漸變化。但是二零零八年七月的觀光、直航、人民幣的開放,以及八月的北京奧運,將會為兩岸關係帶來新一階段的影響。

真正的兩岸衝擊來了。兩岸的來往雖然已經極為密切,但都還是在某種間接、局部、不正常,或說不完全正當的氛圍之中。從台灣的立場來看,過去的交往都還是在某種心理的防衛之下進行的。但是七月到八月的新發展,卻是要求台灣社會撤除了心防,還在人民心裡給予對岸的中國過去所欠缺的近乎完全的正當性。

中國民航機直接飛進松山機場,兩岸的敵對印象將被幾乎全部抹除。印著毛主席畫像的人民幣在台灣可以兌換,甚至很有可能會在民間流通(在某些地方已經發生),這不僅是金融層面更是集體認同的衝擊。台灣人熱烈討論著陸客來台觀光,從前台灣人有錢做大爺的情況已經悄悄逆轉,變成了要去奉承討好大陸貴客。

北京奧運對台灣民心的衝擊更不待言。中國在全世界面前站起來的形象,會讓台灣人陷入某種新的困惑之中--有的人感到與有榮焉,有的人趨炎附勢,有的人則厭惡排斥。

這樣的衝擊,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能夠好好面對嗎?我絕不是在散播某種恐共甚至恐華情緒。兩岸的交流是不可能阻擋的。兩岸並不處於內戰狀態。兩邊的人民都應該在正常而正面的態度下互相溝通。台灣人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要給予合理的肯定。我甚至也不認為北京政府對台灣有著立即的武力威脅動機。

但是台海兩岸畢竟是非常特殊的關係。在馬英九總統聲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之下,我們該如何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體制,如何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們的關係?在「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怪誕立場下,我們的政府、大眾媒體、教育機構對於兩岸的真實時刻所帶來的巨大認同衝擊,有沒有做好準備?對於我們的國民心理,對於我們的國家利益,到底有多少周詳的評估和應對方案?

馬英九政府顯然從理論到宣傳都沒有做好準備,甚至很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心理衝擊將對他們念茲在茲的「中華民國」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到底是甚麼關係?馬政府的理論家(如果有的話)從沒能夠講清楚。

政府都沒有立場,社會就很難有共識。領導者沒有發揮領導力,媒體又徬徨失措--有的電視台把陸客說得好像蠻族,有的又當成是救世主。整個台灣社會在面對這新的情勢時,卻竟沒辦法拿出個不卑不亢的態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