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6-08-21

不倒扁的中立化

在我所屬的綠色政治陣營裡,有些不支持倒扁運動的人說他們自己並不是積極支持陳總統,也不是反對陳總統下台,而是反對陳總統因為某些原因而下台。這些原因包括︰

一、反對總統因為貪污而下台。有些人認為貪污對政治人物不算是罪,畢竟政治人物與金錢的關係古已有之,舉世皆然;又或貪污之罪不至於令總統下台,畢竟一位總統所可能為的惡,有遠大於貪污者。即使陳總統真有涉及貪污也不必下台。這些人所援引的是刑法上的比例原則。

二、反對總統因為貪污嫌疑而下台。另一部分人認為貪污足以令總統下台,但是陳總統畢竟沒有貪污──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直接的證據。必須要一直到法院宣判或總統認罪,他們才接受總統應該下台。這些人號稱他們堅持刑法上的無罪推定原則。

三、反對總統因為少數人的反對而下台。這些人認為,部分泛藍群眾原本就不承認陳總統當選的合法性。此時如果有群眾抗爭,參加的必定仍然是兩年前盤據凱達格蘭大道的同一批人。這群人是逢扁必反,陳總統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反對而下台。畢竟,總統是由多數人民所選舉,不能因為另外一部份的人民反對就去職。這些人可以算是民主多數統治原則的維護者。

四、反對總統經由憲法規定(罷免、彈劾)之外的途徑(群眾運動)而下台。即使倒扁的不是泛藍,而是曾經支持陳總統的泛綠菁英;這些人仍然堅持陳總統不應該因此下台,理由是憲法有總統該如何解職的規定。這些人大概可以稱為法律主義者。

我個人主張第一種和第四種反對不成立。總統如果確有貪污,就一定要下台。貪污是以國家權力謀取個人利益,是不愛國的行為。國家領導人不愛國,是台灣國民不應該忍受的事情。此外陳總統在對外政策上,數次為了個人政治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已有明確的不愛國行為。

人民應該有透過群眾運動,收回對政治人物付託的權利。群眾運動所反映的是一種政治現實,政治人物可以依整體的政治現實,自行衡量,在何種或何等程度的群眾力量下應該主動去職。認為唯有法律途徑如罷免彈劾才能令總統去職,而排除任何群眾政治途徑的,是採取了狹隘的民主理論觀點。

持第二類主張的人,大可以靜待法律證據再做決定。如果倒扁的群眾真的只是泛藍,第三類人更可以不用擔心。單靠泛藍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撼動陳總統的。六年來事實一再證明。因此,他們沒有必要積極出來挺扁或反倒扁,只要中立即可。

除以上四類以外,另有一種人,只要是泛藍所支持的事情,他們就反對。只要是泛藍所反對的人,他們就支持。最怪異的是,儘管要求陳總統下台的聲音很多來自綠色陣營,他們反而盡全力把這些批判者抹上藍色。這些人也有他們的理論,諸如捍衛本土政權等。但這些理論十分牽強。事過境遷,必將受到歷史的訕笑。

除了自認為有很好的理由要挺扁的人,還有自認為有很好理由要倒扁的人,其餘所有人都該中立化。包括民主進步黨內嚴肅的從政者,以及支持本土民主運動的知識份子。陳總統做過什麼事,我們不知道。但是他自己知道。讓他自己去面對。

2006-08-07

該啟動B計畫了

執政黨的高層領導者們必須認識到,執政責任的挑戰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應該開始準備研商一旦陳總統下台,政局如何穩定及未來兩年國政重點為何的替代方案,或所謂的Plan B了。

先前陳總統以恐怖平衡與各個擊破的方式,來維持民進黨主要領導者對他的支持。「穩定壓倒一切」,是這一陣子以來民進黨領導者們的唯一路線。這樣的路線不能算是錯,但是有時而窮,不一定能夠維繫下去。

就有如防治水患:當洪水不斷上漲的時候,地方首長不能夠僅僅只有繼續築高河堤來圍堵洪水這個唯一方案。當洪水一旦決堤而出,疏散居民的方案在哪裡?只有圍堵方案,而沒有疏散方案,能夠算是一個負責任的首長嗎?而洪水不停漫漲的時候,誰能夠有把握堤防一定不會潰決呢?

前一陣子以來,綠色陣營裡面反對陳總統下台的勢力,所主張的理由大致有兩項:法律標準與政治穩定。法律標準,隨著事實的揭露而面臨考驗的可能性逐漸提高。一旦陳總統所涉及行為事實愈來愈逼近法律邊緣,則政治穩定這個理由也必須要被檢視及重新定義。

民進黨領導者們宣稱為了政治穩定的理由而繼續支持陳總統;同樣地,為了政治穩定,也該負責而慎重地研擬一旦陳總統下台之際,能夠穩定政局並推動國政的替代方案。

現在民進黨的黨政領導高層之所以遲遲按兵不動,除了忌憚陳總統的報復之外,大概還有三層政治考量。一是不願冒犯基層支持者的挺扁情緒;二是互相缺乏信任基礎,很難協調出具體的政局安排;三是刻意迴避呼應呂副總統準備重組政局的動作。

然而,呂副總統的作為應該得到正面回應。即使再多個人動機的批評,呂副總統基於憲政角色,確實有義務開始思考及準備如何承接大局。而民進黨領導者們彼此信任基礎缺乏,更應提前展開研商,以免變局來臨時措手不及。

至於基層支持者的挺扁情緒,是民進黨領導者們很重要的倫理責任。如果民進黨從政者非但不疏導支持者,反而一再應和強烈的黨派和族群情緒,這樣的作為,只會升高民進黨選民對於陳總統不應下台也不會下台的期望。而萬一在某個時間點上,陳總統真的必需去職,支持者在情緒上的衝擊將何比巨大?社會的緊張對立將何等激烈?而黨政高層到時候打算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是要繼續跟著群眾的情緒走,從對抗裡謀利?還是應該起而領導、安撫人心?

現在,執政黨領導者們所做的大概就是觀望。此外無非是和核心幕僚們做個人政治利益的盤算。然而,民選總統去職的可能性,是台灣新興民主極為嚴肅的歷史挑戰。負責任的政治領導者們,應該共同研商,謀求應變方案。沒有Plan B,只會觀望和內心盤算,而把國家未來付諸僥倖的,不算是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