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0-03-31

我們缺少一個對外政策知識圈

由於兩種國家想像(獨與統)、兩種歷史觀(台灣與中國)的長期對立,台灣一直缺乏一個對外政策的知識社群。這導致我們的知識份子,包括政府公務員與新聞媒體人員,沒有對於國家利益的共同認知,甚至沒有對國家的共同定義。缺乏這樣的知識社群,或者說政策討論的圈子,使得台灣的對外政策一直陷於黨派對立和反覆空轉。

就台灣而言,所謂的對外政策,即包括中國政策或大陸政策,當然也包括對外經貿的政策。就如同外交強權的美國,其對外政策體制(foreign policy establishment)包含從白宮到國務院、國防部及諸多援外機構如國際發展總署(USAID)等;台灣的對外政策體制也應該整合總統府、國安會、國防部、外交部、經濟部、陸委會、新聞局、台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基金會等諸多政府及半官方機構。

所有這些機構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理論上應該是共同立基於一套完整而內在一貫的政策觀點--可以稱為國家總戰略。每一個機構的權責範圍是互補的,政策目標與優先順序也有差異,但是對於根本國家利益的定義,以及國家利益的具體化目標,則應該是一致的。這樣的國家總戰略,可以是一份正式文件,例如國家安全政策白皮書,更可能是存在於諸多非官方文件,但其知識份量與影響力更勝官方文件的學術專著、期刊論文、媒體評論文章或專欄等等。

這些討論、定義了國家利益與政策觀點的非官方文件,其實就是對外政策知識社群的腦力產物,其總合就是所謂的國家戰略論述。在這裡要釐清,並不是一篇文章或一篇專訪叫做一個論述,而是代表了某類型觀點的多篇著述集合起來可以稱為一種論述。完整而一貫的對外政策,以擁有高品質的對外政策知識社群為前提。有了對外政策知識社群的集體腦力激盪,才有某種或數種政策論述的產生,經過政治選擇而形成代表國家戰略觀點的官方文件,而為對外政策體制的諸多政府部門所落實執行。

當然,從批判學術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國家安全戰略最終都有其混亂模糊與不可執行的性質,各個政府機構之間、政府與(跨國)企業和民間團體之間都會有無數的矛盾和衝突。但是在實務上,若沒有立基於充分知識討論的政策論述,不僅政府政策會錯亂,人民對國家目標也會陷入困惑,則國家安全危殆。

現在台灣最可警惕的是,我們既沒有足夠質量的知識社群來形成有意義的政策論述,並且由於藍綠統獨對抗而無法對國家利益獲致一個相對整合的定義。對台灣這樣一個面臨巨大外在威脅卻又非積極走出去則無法生存的國家,我們所需要的對外政策,從學術思想到政策論述到落實執行,都需要最精細、最聰明、最理智的思辨與規劃,偏偏這正是我們最缺乏的。

建立對外政策的知識社群,培養立足於國家利益而非黨派成見的知識份子,生產兼具有知識品質及政策相關性(relevance)的政策論述,對台灣是攸關生存的大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