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11-19

面對「危機崛起」的新大國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的崛起,所倚賴的是長期持續擴張的世界市場,那麼中國下一階段的崛起,所掌握的乃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改革開放近三十年後,中國終於恰如其分地得回了她在世界上本應享有的大國地位。然而,真正讓中國有機會將其國力再度揚昇的,則是這一波由美歐金融體系流動性危機所起頭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在即將來臨的大衰退裡,中國名不符實的共產黨政府,被期待扮演與馬克思老祖宗所賦予之世界革命完全相反的角色--去挽救,而非葬送資本主義。

共產黨挽救資本主義,這當然只是個戲劇性的說法。不誇大的是,中國金融的相對穩定(奇怪的是,先前的通說是壞帳過多,中國金融快要崩潰,難道過度槓桿的資產比壞帳更可怕)以及其尚在擴大中的內需市場,已經成了各國政府、央行總裁以及企業領袖所寄託的希望。由於老牌工業國對這個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金融風暴幾乎束手無策,甫於華府落幕的「二十大」高峰會(G20),包括中國、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儼然成為全球領袖之一。

在冷戰的年代,美蘇兩超強各領半個地球對峙,毛澤東只能自封為第三世界的首領。如今中國已經一大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者之一。日本在連續兩季的負成長後,已宣告正式進入衰退期,歐盟也逐國步入衰退中,這兩大經濟體都自身難保;美國的憂患意識更強烈,近日,美國一位知名學者竟然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呼籲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儘快與中國領導人召開「兩大」--美國與中國的高峰會議,共商挽救全球經濟。從弱小民族的第三世界,一躍而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兩大」,這全球經濟危機確實是中國的百年機遇,因此可稱之為「危機崛起」。

當然,趁人之危的崛起,只是相對國力的排名提升,並不代表真正的崛起。中國自己內部的危機還更多、更深,必須臨淵履薄地謹慎處理。否則,一旦失業擴大,內需增長停頓,中國所面對的重挫和衝擊,絕對比雖然在衰退中但長年累積了雄厚社會資本、擁有超高生活水平的日本和西歐、北歐,來得更嚴重數倍。如此,則奧林匹克也好,二十大、二大也好,都將成為轉眼破滅的京華煙雲,中國將再度淪為落後國家。這不只是十三億人的不幸,也代表了全球經濟的最後一具引擎熄火,不知如何著陸。

一個躊躇滿志的中國,或是一個臨淵履薄的中國,都不至於對台灣有立即的威脅。面對「危機崛起」的新大國,台灣所應採取的態度絕非敵視、恐懼,而是在明確了解台灣自身利益所在的前提下,積極地協助區域經濟的穩定,並且在因應新局勢而形成的新分工態勢下,爭取台灣企業及受雇者的最大利益。台灣只要堅守我們的國本:言論自由、民主法治、社會安全、文化獨特性,這些已經深植於我們逐漸可以比擬日本草根社區以及西歐民間社會的進步元素,就可以無所畏懼地面對從危機中再次崛起的大中國。

發表於2008/11/20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