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9-08-12

天災與亞洲政治

兩個颱風分別侵襲菲律賓、台灣、中國和日本,重創範圍遍及東亞與東南亞;而印度、台灣與日本又在近日內發生多起地震,印度與日本地震時間很相近,海嘯警報廣及緬甸、泰國、印尼、孟加拉。我不是氣象或地震專家,不該講什麼天災進入頻仍期之類的話題。但是太多的天災將會對亞洲的國際政治產生什麼影響,則是我很好奇的問題。

氣候是否有異常,或是異常到什麼程度,這是科學家還在爭論的問題。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只要遭受過一兩個天災的苦難,就會深刻地感覺到災難似乎比過去更多了。在人民生命財產蒙受重大危害的時刻,各國政府都會加強警戒,或至少要在人民的期望下做出個姿態。亞洲各個國家的政府,勢必要在區域性的天災地變威脅下,做更好的情報資訊交換合作--從各個氣象機構到軍隊,都必須有更緊密的聯繫。

在天災威脅下,有更多的國家資源,將被配置在災害防制以及救災和重建等工作。亞洲,尤其是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正扮演著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角色。如果亞洲遭受更大規模的天災,這樣的經濟成長力道會減弱到什麼地步,還不得而知。汶川地震對四川造成重創,但整個中國經濟很快就回穩。莫拉克颱風給台灣的損害超過九二一地震,要多少資源投入重建?要多久可以恢復?

國家的資源要大量配置在防災和救災,則在亞洲各國的政府預算都佔有極高比重的軍隊,其角色必然受到檢視和質疑。尤其是在亞洲區域經濟更邁向整合的未來這幾年,各國維持那麼高的國防預算(中國、日本、印度、印尼、新加坡、台灣等),究竟意義何在?這會在各國內及國際間成為議題。在大規模天災之後,軍隊的主要任務將會由作戰備戰轉為有更多的民間安全勤務。或許未來會有更多人發現,能夠救災的軍隊才是有用的軍隊。

台海兩岸共同受害於一個颱風,顯示出黑水溝的海峽中線只擋得住人,擋不住老天。凌駕人類力量之上的大氣變化或是地殼變動,使得我們發現國界是這麼容易跨越,這麼意義薄弱。在台海兩岸之間,更多的天災預防和人道救助的共通需求會產生。政府和民間的緊密合作都是不可避免的--不必擱置政治問題,根本來不及擱置了。更好的通報機制和經驗與人才的分享必須要趕快做。

然而大規模的天然災害,並不會減損國家的功能。人民對政府的期盼比平時更為殷切,此時政府的效能就更為重要。在同一個風災裡,兩岸政府的處理能力將不免被拿來比較。雖然颱風跨越國界,但是老百姓得到的救助(或是遭遇到的無助)則是有國界的。國家的基本功能是保障人民的生存安全。在天災地變的嚴酷情況下,政府領導人有什麼氣質和魅力都變得不相干了,反而是整個政府團隊是否能夠有效率地解決大大小小的具體問題,比什麼都重要。台灣一定要做得更好,才不愧為進步國家。

發表於2009/08/12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