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這是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訴求,也是日本人選出的二零零八年代表漢字。若要選出一個字來形容過去這一年的台灣海峽情勢,大概也是「變」這個字最為貼切。二零零八年的台海均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是在短促的時間內發生,稱之劇變不為過。
這一年的前五個月,台灣還在陳水扁政府主政下。陳水扁在競選連任前以及第二任期內,即刻意將兩岸關係推向對抗,在東亞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直到他卸任前,在國內、在海峽對岸以及太平洋彼岸,都還有戰略分析家們推測陳水扁可能宣布台灣獨立,甚至製造戰爭,以此擾亂總統大選或拒絕交接。事實是陳水扁並沒有這樣做。但是連如此誇大的噩夢情節都被煞有介事地討論,可見台海情勢有多麼的不穩定。
這一年的五月,馬英九就任總統,片面宣布台海不會有戰爭,原先的緊張態勢立即消失。馬英九接受「一個中國」,且放棄了在競選期間信誓旦旦的中華民國即台灣的立場,改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讓兩岸回到了法理上的內戰殘餘狀態--是最有利於中共的狀態,因為內戰的勝負早已決定。十一月初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馬英九政府在接待時也曲意迴避主權問題,換取了大三通的四項協議。國民黨更急於扮演中共惠台政策的獨家總代理。這些快速的改變造成台灣民心相當程度的渙散,很多人都懷疑國民黨政府保衛中華民國的決心。
在短短一年內,兩岸情勢從不穩定的緊張衝突狀態,變為穩定地失衡,亦即持續地朝向台灣主體融消或屈服於中國的趨向演變。失衡狀態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可能引發快速的滾雪球效應,造成民心的崩解,從此無法再回頭而一路傾斜下去。
陳水扁政府任內兩岸之所以對立,乃是陳水扁為了個人政治算計而刻意營造。馬英九政府任內兩岸之所以失衡,則是馬英九本身及幕僚似乎缺乏對民意變化的感受力,也沒有明確的國家大戰略,甚至對人權和民主的基本價值也沒有強烈的信仰。陳水扁誤導和濫用了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而馬英九則忽視甚或糊里糊塗地扼殺了這珍貴的台灣主體意識。
大三通不是問題,兩岸金融合作也不是問題,與中國人民和解合作更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國民黨政府沒有了捍衛中華民國的決心,造成兩岸均勢更快速地失去平衡。維持台海均勢的三大支柱是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台灣的民主。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勢可能衰頹,即將入主白宮的民主黨人們也曾有無意支持台灣的論調。相反地,中國顯示出在金融海嘯下進行「危機崛起」的雄心。在美消中長的情況下,一旦台灣人民捍衛自由民主的決心有所鬆動,則台灣與中國大陸分立的台海均勢就一去不復返了。
發表於2009/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