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09-24

台灣的馬英九危機

馬英九總統對於台灣國家地位的表述,短期來講很符合中共的期待,因為他把兩岸關係表述為並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而馬英九先生對於中華民國的定義更是對中共有利,因為他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繼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競爭著全中國代表權的政權,這基本上把兩岸關係倒回國共的內戰,內戰狀態的延續是中共最歡迎的--因為他們早就是贏家。

馬總統的表態,是想要做個乖孩子--美國和中國眼中的乖孩子。乖孩子是受大人歡迎的,特別是在壞孩子陳水扁前總統這幾年來將兩岸與台美關係的船搖得令所有人暈頭轉向之後。所以,這幾週來,美國華盛頓郵報說台灣走向了對的路,中國再沒有理由拒絕台灣加入國際社會;美國政府首度表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而北京更端出諸多兩岸經貿方案給馬英九鼓勵鼓勵。

但是乖孩子不見得是個聰明孩子,過於順從的孩子更往往不是有獨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孩子。來自華府與北京的摸摸頭,不代表馬政府做了最有利於台灣的事情。馬先生一心要化解兩岸的僵局,卻選擇了一條短期內乖巧但長期則是災難性的路徑。為什麼是災難性呢?因為馬英九已經讓台灣人民對國家未來的信心幾乎完全渙散,也使得國內的政治共識降得更低。

台灣正在進入自從一九七八年與美國斷交以來最為嚴重的信心危機。台美斷交還引起了不少青年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義憤,但是馬英九總統自己製造的危機則是一步一步地啃蝕著台灣社會對政府和國家的信心。從期望到失望,馬政府所引起的是很急劇的民心變化。

在馬英九先生當選之初,有某些偏統的學者曾高度樂觀地期待馬英九「掌握歷史機遇」。他們可不僅僅是期待馬英九對台灣做點什麼,他們認為馬英九是能夠對整個大中國做出劃時代的大改變。簡化地說,他們相信馬英九有可能以他個人的魅力,成為全球華人的偶像或精神領袖,以此來帶動中國的民主化風潮,甚至取代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的歷史主軸從此轉轍。

幾個月前這樣的期待只是天真,現在則證明是荒謬。馬英九先生還沒有得到十三億人的擁戴,就已經失去了兩千三百萬人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支持。這樣的轉變主要肇因於經濟改善的期望落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台灣人民赫然發現馬英九還是堅持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而非台灣。馬先生認為他的中華民國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競爭的政權,還有一個極大的意涵,即是如果有一天馬英九的國民黨政府有機會代表中華民國去爭取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支持,他們一定會敗給胡錦濤、溫家寶,因為資本主義的國民黨在經濟表現上還不如共產黨。

短期內馬政府似乎改善了兩岸關係,但是台灣的認同與信心危機將會持續加深,統獨的對立也會升高。最大的原因,就是馬英九本人親自消滅了中華民國,讓一部分人發現既然要一個中國,不如乾脆接受北京的那一個中國--反正共產黨能力還比國民黨強;另一部分人則發現馬英九心目中的中華民國並不是他們以為的台灣--原來總統與我不同國。這就是討好的乖孩子將要鬧下的大禍。

發表於2008/9/25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