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二零一零年的東亞局勢,我們預期會看到一個謙卑的美國,一個謹慎的中國,以及一個猶豫的日本。
謙卑的美國,表現在歐巴馬總統上個月的亞洲之行。歐巴馬自稱美國第一個出身太平洋地區的總統,顯示了美國做為一個不在亞洲的亞洲領導國,將繼續保有對亞洲的影響力,但是卻將採取遠遠有別於過去小布希政權的單邊主義,而改用一種所謂的平等、傾聽、溝通的態度。雖然歐巴馬總統對亞洲各國都表達極為友善的態度,有很大部分來自他個人的信念與風格,但是美國總統以個人想法改變了外交政策的例子所在多有,且歐巴馬政府確實也必須採取尋求合作的低姿態。因此一個謙卑但非示弱的美國,明年將會出現在東亞。
謹慎的中國,源自於中國的國力逐漸強盛,但其領導人卻還保有一點清明的頭腦,知道要珍惜中國百年不遇的發展契機,千萬不能流露出傲慢囂張的表情,即使有時候難免發出中國可以如何如何的聲音,但很快地又能夠自我控制,怕的就是又遭到西方的敵意甚至行動打壓。因此中國雖然繼續在中亞、太平洋擴張勢力,在非洲鞏固舊邦誼,在歐洲結交新朋友,但是會審慎地保護自己,不出頭、不爭霸。在這樣的思維下,中國會避免授予美國介入台海的機會,台海也將維持穩定,不會有軍事危機。
猶豫的日本,正擺盪在國家大戰略的選擇之間。一種想法是改變現狀,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左右逢源,另一種則是繼續倚賴美國。民主黨的勝選執政帶來了東亞新的變數,想要與中國修好,但又不想要違背美國意思,於是在二者之間掙扎。中國副主席習近平訪日會見日皇的事件,以及沖繩美軍普天間基地的紛擾,正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日本回到美日同盟軌道的可能性比較高,即使與中國有太多的共同利益,但是仍然必須在尊重美國利益的前提下來進行,這就是傅高義教授所說的美日中應追求三國的共同利益。
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一個在兩岸政策上愈趨積極的中國,以及相對上愈趨保守的台灣。
愈趨積極的中國,不代表中國會無條件地繼續開出惠台政策支票。相反地,中國對台的政策底線將會更加清晰。中國對台戰略依循去年年底發表的胡六點,以及所謂和平發展的原則,會軟硬兼施地對台灣各政黨、企業與民間團體做更積極的工作,一方面會高聲打壓台獨,另方面會低姿態試圖降低反中的民意傾向。明年之後,只要兩岸開始考慮政治談判,台灣立即會遇上胡六點的第一點,即是認為統一問題「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再造,而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換言之,中華民國仍是不被承認的。
愈趨保守的台灣,與中國逐漸顯露的政治底線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願意承認中華民國,遲早迫使國民黨政府無法再往前邁進。這方面中共會開始批判馬英九政府,但是這無非是中共的卸責與統戰鬥爭手法。胡六點畫下了底線,就等如不肯接受兩岸的對等,這是台灣再多親共學者或媒體都無法用奇談怪論去扭轉的事實。即使有些人會開始說放棄中華民國以及台灣的主體性算了,但是任何執政者是不可能這樣做的。於是台灣將會在兩岸關係的開展上,被迫轉趨保守,除非中共的思維能有所改變。
發表於2009/12/30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12-30
2009-12-16
演變的台日中關係
在外交事務上,這個星期可以說是台灣與中國的日本周。與日本的雙邊關係,在台海兩岸各自引起一些內部的重視。在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了明仁天皇及鳩山首相,台灣的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席同時也進行主席任內首度訪問。在台北,馬英九總統也會見了日本國會議員訪問團以及將卸任的駐台代表齋藤正樹。
台北、北京、東京的互動,反映了三方的新關係模式正在塑造成型。粗略而言,新的三邊關係將是北京與東京的距離拉近(中日關係改善),台北與北京的距離拉近(兩岸關係改善),而台北與東京的新關係則比較曖昧,看似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另外兩組關係又像是疏遠了。很顯然,這組三邊關係是以另一組更大的三邊關係--中美日關係為背景。
日本民主黨鳩山首相說要把對美和對中的關係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意即脫離美國的掌控而形成獨立的日本外交政策,積極強化與中國的關係,日本可以依照自身的國家利益,選擇是否配合美國。這樣的戰略觀點當然震驚了華府。美國有些官員和政策分析家說搞不清楚鳩山首相為什麼要這樣講。假使日本的戰略調整只是鳩山首相或少數政治家的個人見解,則很可能很快地就隨著政黨輪替甚或政黨重組而人去政息。事實卻非如此。
日本當然不可能脫離美國的核子保護傘,但是在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日本,又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又發現北韓問題及其他亞洲事務都要中國配合的情況下,就日本的國家利益而言,當然不能繼續事事聽從美國,必須要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當然,在與中國拉近距離的同時,美國的信任與諒解是不可或缺的。此所以在對加強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時,鳩山仍強調,日本乃是以美日同盟為基礎,加強中日友好關係。
在鳩山首相所提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中,日本與中國同為此共同體的核心。日本菁英非常清楚地知道,若沒有日本與中國的良好合作關係,任何東亞共同體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此,中國的反應轉趨積極。習近平說,鳩山首相提出了東亞共同體構想,這也是包括中日在內本地區各國的共同目標,中方對此表示讚賞。習近平還表示,中日應加強在亞洲合作進程特別是東亞一體化進程中的合作。這是對鳩山相當正面的呼應。
台灣在演進中的中日關係裡,擁有一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在美日聯合圍堵中國的時代,日本當然希望台灣與中國對立,特別是台灣曾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不願見台灣落入中國之手,也因此有日本駐台代表將台灣地位未定論舊事重提的意外之事發生。但此時日本為了改善對中國關係,鳩山宣示在台灣問題上日本尊重中方立場,也表示認同西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鳩山政府當然不代表整個日本政界,而即使民主黨真的要走「入亞」路線,也仍然會維持「親美」。但是台灣朝野都該努力再加強台日關係的增進,不應該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兩岸關係改善了,台日關係不會受影響甚至會更好。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此次訪日,是在中方點名「台獨」並施加不少壓力之下進行的,實質成果如何暫且不論,其用心該獲得高度肯定。
發表於2009/12/16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台北、北京、東京的互動,反映了三方的新關係模式正在塑造成型。粗略而言,新的三邊關係將是北京與東京的距離拉近(中日關係改善),台北與北京的距離拉近(兩岸關係改善),而台北與東京的新關係則比較曖昧,看似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另外兩組關係又像是疏遠了。很顯然,這組三邊關係是以另一組更大的三邊關係--中美日關係為背景。
日本民主黨鳩山首相說要把對美和對中的關係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意即脫離美國的掌控而形成獨立的日本外交政策,積極強化與中國的關係,日本可以依照自身的國家利益,選擇是否配合美國。這樣的戰略觀點當然震驚了華府。美國有些官員和政策分析家說搞不清楚鳩山首相為什麼要這樣講。假使日本的戰略調整只是鳩山首相或少數政治家的個人見解,則很可能很快地就隨著政黨輪替甚或政黨重組而人去政息。事實卻非如此。
日本當然不可能脫離美國的核子保護傘,但是在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日本,又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又發現北韓問題及其他亞洲事務都要中國配合的情況下,就日本的國家利益而言,當然不能繼續事事聽從美國,必須要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當然,在與中國拉近距離的同時,美國的信任與諒解是不可或缺的。此所以在對加強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時,鳩山仍強調,日本乃是以美日同盟為基礎,加強中日友好關係。
在鳩山首相所提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中,日本與中國同為此共同體的核心。日本菁英非常清楚地知道,若沒有日本與中國的良好合作關係,任何東亞共同體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此,中國的反應轉趨積極。習近平說,鳩山首相提出了東亞共同體構想,這也是包括中日在內本地區各國的共同目標,中方對此表示讚賞。習近平還表示,中日應加強在亞洲合作進程特別是東亞一體化進程中的合作。這是對鳩山相當正面的呼應。
台灣在演進中的中日關係裡,擁有一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在美日聯合圍堵中國的時代,日本當然希望台灣與中國對立,特別是台灣曾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不願見台灣落入中國之手,也因此有日本駐台代表將台灣地位未定論舊事重提的意外之事發生。但此時日本為了改善對中國關係,鳩山宣示在台灣問題上日本尊重中方立場,也表示認同西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鳩山政府當然不代表整個日本政界,而即使民主黨真的要走「入亞」路線,也仍然會維持「親美」。但是台灣朝野都該努力再加強台日關係的增進,不應該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兩岸關係改善了,台日關係不會受影響甚至會更好。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此次訪日,是在中方點名「台獨」並施加不少壓力之下進行的,實質成果如何暫且不論,其用心該獲得高度肯定。
發表於2009/12/16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12-11
選後的兩岸互動
縣市長選舉過後,許多論者都在探討兩岸關係是否會受到選舉結果的影響。對此也有媒體朋友來問我,我都很簡短地回答:有影響,但不是藍綠誰贏誰輸的影響,而是各個新任的縣市長都會為了招商和貿易,去推動自己的一套大陸政策,結果將會影響或挑戰了中央的大陸政策。
在美國,外交政策圈常會批評一些州長或參議員「營運自己的一個小國務院」(Runs his own small State
Departmen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約等於我們的行政院,而美國的國務院相當於我們的外交部),意即這些代表各州利益的公職人員,不遵守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自己經營自己的一套對外關係。
未來,台灣的每個縣市首長,都有可能「營運自己的一個小陸委會」,經營自己的一套兩岸關係。這是因為台灣的經濟愈來愈依賴大陸,而縣市長的施政也愈來愈被要求經濟上的表現--舉凡爭取投資、吸引觀光客、推廣農產品,都被視為縣市長最重要的工作。不分藍綠黨籍的縣市長,都背負相當大的壓力去協助地方產業與改善地方經濟,於是都會試圖去構築他自己的兩岸關係。
這樣的情形當然是北京所瞭然也樂見的。對於台灣縣市長的政績需求,中共無須傾盡舉國之力,只要一兩個省的配合就很足夠了。因此在新一屆的縣市長上任後,我們預計會看見從台灣去的更多的登陸計畫,也會看見從大陸來的絡繹不絕的各省市縣參訪採購團。台灣的每位縣市長都有自己信任的兩岸事務幕僚或是中間人,也有仰賴的企業界友人,這些人就會成了他們的小小陸委會。
縣市如此,明年改選的升格後的五都會也是如此。就產業與經濟面而言,首長們極可能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經營兩岸關係上。這對台北的中央政府會是很難堪的局面。過去是地方與中央爭權爭錢,縣市長們爭取的對象就是行政院。未來除了向中央(台北)爭取,可能還得向北京或上海、重慶、廣州爭取。過程裡,大陸對台灣地方的直接影響力會暴增,而台北中央的重要性會遞減。
國民黨馬政府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局勢?或許他們並不想因應,他們覺得一切都做得很好,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這樣的局勢下,馬英九總統將是最大的輸家。他一方面被迫承擔過度向中國傾斜的罵名,另一方面卻得忍受中央與地方有不同調的大陸政策,猶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選舉過後,江陳會又要舉行,馬政府還得大力宣傳ECFA。雖然馬總統的陸委會拍了音樂短片(好爛的音樂),極力宣誓效忠台灣,要大家不必擔心。但是很顯然地,ECFA往後有任何對台灣不利的後果,都會被歸咎到馬政府的頭上。而各個縣市長,不論藍綠,他們自己的小陸委會都不必播廣告表態,他們可以輕輕鬆鬆愛台灣,一邊大做兩岸生意,如果有錯都是馬總統的錯。
若要因應這樣的情勢,馬政府最當做的不是宣傳ECFA的好處,而是釐訂明確的兩岸政策規範,當然在政策規範的背後,更要有具說服力的國家論述來支撐。如此則中央政府就不會在民意上孤立無援,反而被縣市長們牽著走或推著跑。若不趕緊因應,則往後每個縣市長搞一套大陸政策,國不成國的景象可以預期。
發表於2009/12/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在美國,外交政策圈常會批評一些州長或參議員「營運自己的一個小國務院」(Runs his own small State
Departmen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約等於我們的行政院,而美國的國務院相當於我們的外交部),意即這些代表各州利益的公職人員,不遵守聯邦政府的外交政策,自己經營自己的一套對外關係。
未來,台灣的每個縣市首長,都有可能「營運自己的一個小陸委會」,經營自己的一套兩岸關係。這是因為台灣的經濟愈來愈依賴大陸,而縣市長的施政也愈來愈被要求經濟上的表現--舉凡爭取投資、吸引觀光客、推廣農產品,都被視為縣市長最重要的工作。不分藍綠黨籍的縣市長,都背負相當大的壓力去協助地方產業與改善地方經濟,於是都會試圖去構築他自己的兩岸關係。
這樣的情形當然是北京所瞭然也樂見的。對於台灣縣市長的政績需求,中共無須傾盡舉國之力,只要一兩個省的配合就很足夠了。因此在新一屆的縣市長上任後,我們預計會看見從台灣去的更多的登陸計畫,也會看見從大陸來的絡繹不絕的各省市縣參訪採購團。台灣的每位縣市長都有自己信任的兩岸事務幕僚或是中間人,也有仰賴的企業界友人,這些人就會成了他們的小小陸委會。
縣市如此,明年改選的升格後的五都會也是如此。就產業與經濟面而言,首長們極可能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經營兩岸關係上。這對台北的中央政府會是很難堪的局面。過去是地方與中央爭權爭錢,縣市長們爭取的對象就是行政院。未來除了向中央(台北)爭取,可能還得向北京或上海、重慶、廣州爭取。過程裡,大陸對台灣地方的直接影響力會暴增,而台北中央的重要性會遞減。
國民黨馬政府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局勢?或許他們並不想因應,他們覺得一切都做得很好,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這樣的局勢下,馬英九總統將是最大的輸家。他一方面被迫承擔過度向中國傾斜的罵名,另一方面卻得忍受中央與地方有不同調的大陸政策,猶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選舉過後,江陳會又要舉行,馬政府還得大力宣傳ECFA。雖然馬總統的陸委會拍了音樂短片(好爛的音樂),極力宣誓效忠台灣,要大家不必擔心。但是很顯然地,ECFA往後有任何對台灣不利的後果,都會被歸咎到馬政府的頭上。而各個縣市長,不論藍綠,他們自己的小陸委會都不必播廣告表態,他們可以輕輕鬆鬆愛台灣,一邊大做兩岸生意,如果有錯都是馬總統的錯。
若要因應這樣的情勢,馬政府最當做的不是宣傳ECFA的好處,而是釐訂明確的兩岸政策規範,當然在政策規範的背後,更要有具說服力的國家論述來支撐。如此則中央政府就不會在民意上孤立無援,反而被縣市長們牽著走或推著跑。若不趕緊因應,則往後每個縣市長搞一套大陸政策,國不成國的景象可以預期。
發表於2009/12/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12-02
百年國慶何所慶
明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為了慶祝百年國慶,總統敦聘了百多位黨政要員及社會賢達,出任「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先生也是其中一位。翁院長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建國百年要慶祝的是「今天的台灣」。翁院長旨哉斯言。如果中華民國百年國慶,真的是屬於每一位中華民國的國民,而不是國民黨一黨的事,那麼該怎麼慶,就必須有正確的定位。
所謂「今天的台灣」,當然就是指民主化之後的台灣。對於台灣,或對於中華民國,光是在這裡生活的兩千三百萬人,就有好幾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緬懷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中華民國,有的人懷念一九四五年之前的台灣。在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在中國情感與台灣認同之間,存在著許多的衝突矛盾。
可以想見,剛剛取回政權的國民黨人們,尤其傳承第二社會(一九四九年之後移入的社會集團)的「老」國民黨們,以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自居,必定想要藉百年國慶好好發揚(他們想像中的)中華民國。國民黨人要搞清楚,他們越把中華民國據為己有,則非國民黨的人就很難去愛這個中華民國。在戒嚴時代,國民黨政府最會指控別人不愛國。但是非國民黨的人之所以沒辦法去愛這個中華民國,有很大的原因是這個中華民國被國民黨擁抱得快要透不過氣了。
要讓中華民國真正成為兩千三百萬人的國家(且不談重回解嚴前自我催眠的代表中國大陸十三億人的國家),則國民黨必須把中華民國從自己的手裡放開來。更重要地,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是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要有民主的胸襟,接受一個新的中華民國誕生的事實。這個新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個中華民國的建構者,不再是孫中山、黃興、七十二烈士、蔣中正,而是蔣經國、李登輝、黃信介,甚至包括他們最痛恨的陳水扁。如果沒有這個在台灣新生的中華民國,則孫中山先生所建立的國家早已無所依存。
以我自己為例,我從來不特別愛這個中華民國,因為它的歷史屬於一個我並不特別喜歡的國民黨,也因為我可能天性就不熱衷於任何形式的國家。但是我支持中華民國,並且願意為保衛這個新的中華民國而戰。多年來,我不斷告訴許多「想要有一個屬於台灣的國家」的人:一個民主化的、台灣化的中華民國,是我們所可能得到的較佳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國家形式。除此之外,現實上再沒有另一個屬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能夠生存。中華民國雖然不完美,但她正是老天--透過歷史的偶然--賜給台灣人民的「國家」。我們要愛惜她,保衛她。
我很希望一百多位國慶籌備委員,都能夠像中研院翁院長一樣想得清楚:什麼樣的中華民國才是全體國民能夠一起慶祝的。像我這樣的人應該也有,我們--台灣的第三社會(共同體)的人們,也盼望有個國慶可以共祝。這個國慶,該屬於我們(共同體)的國家,而不是視我們為異端的某黨獨佔的國家。
發表於2009/12/02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所謂「今天的台灣」,當然就是指民主化之後的台灣。對於台灣,或對於中華民國,光是在這裡生活的兩千三百萬人,就有好幾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緬懷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中華民國,有的人懷念一九四五年之前的台灣。在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在中國情感與台灣認同之間,存在著許多的衝突矛盾。
可以想見,剛剛取回政權的國民黨人們,尤其傳承第二社會(一九四九年之後移入的社會集團)的「老」國民黨們,以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自居,必定想要藉百年國慶好好發揚(他們想像中的)中華民國。國民黨人要搞清楚,他們越把中華民國據為己有,則非國民黨的人就很難去愛這個中華民國。在戒嚴時代,國民黨政府最會指控別人不愛國。但是非國民黨的人之所以沒辦法去愛這個中華民國,有很大的原因是這個中華民國被國民黨擁抱得快要透不過氣了。
要讓中華民國真正成為兩千三百萬人的國家(且不談重回解嚴前自我催眠的代表中國大陸十三億人的國家),則國民黨必須把中華民國從自己的手裡放開來。更重要地,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是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要有民主的胸襟,接受一個新的中華民國誕生的事實。這個新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個中華民國的建構者,不再是孫中山、黃興、七十二烈士、蔣中正,而是蔣經國、李登輝、黃信介,甚至包括他們最痛恨的陳水扁。如果沒有這個在台灣新生的中華民國,則孫中山先生所建立的國家早已無所依存。
以我自己為例,我從來不特別愛這個中華民國,因為它的歷史屬於一個我並不特別喜歡的國民黨,也因為我可能天性就不熱衷於任何形式的國家。但是我支持中華民國,並且願意為保衛這個新的中華民國而戰。多年來,我不斷告訴許多「想要有一個屬於台灣的國家」的人:一個民主化的、台灣化的中華民國,是我們所可能得到的較佳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國家形式。除此之外,現實上再沒有另一個屬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能夠生存。中華民國雖然不完美,但她正是老天--透過歷史的偶然--賜給台灣人民的「國家」。我們要愛惜她,保衛她。
我很希望一百多位國慶籌備委員,都能夠像中研院翁院長一樣想得清楚:什麼樣的中華民國才是全體國民能夠一起慶祝的。像我這樣的人應該也有,我們--台灣的第三社會(共同體)的人們,也盼望有個國慶可以共祝。這個國慶,該屬於我們(共同體)的國家,而不是視我們為異端的某黨獨佔的國家。
發表於2009/12/02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